『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可自欺欺人从不是自赎的良方。
冷静了少顷,沈秋辞声音冷硬地问了句,
“当日父兄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林副将神色灰败地看着桌上残烛,叹道:
“那场仗,原本就不该打。那时皇帝说他要御驾亲征烛阴时,沈将军就曾劝阻过。只因烛阴在启朝三征之后,已是元气大伤,再成不了气候。
烛阴早已溃不成军,再行进攻,只会逼着百姓拿起刀剑与启军相抗衡。而沈将军一直都教导军队,非万不得已不可残杀平民百姓。皇帝此举,于战事无益,反而会逼得烛阴生灵涂炭,成了人间炼狱。
可皇帝哪里会听沈将军的谏言?他只道此行御驾亲征,意在震慑烛阴,并不会行滥杀无辜之举。沈将军拗不过他,只得奉旨成行。
有了前三次征讨烛阴的经验,此番启军很快就攻入了烛阴的主城,眼看此战大捷,可皇帝却突然变卦。
他将烛阴帝君幽禁,又命我抓走了他的两个儿子,想要以此来逼迫烛阴帝君就范,让烛阴彻底依附启朝,成为启朝的附属国。
烛阴帝君当然不肯,更扬言烛阴已经最足了最坏的打算,无论男女老少,哪怕战到最后一人,也绝不向启朝屈服。
皇帝恼了,当即下旨让我将他的两个儿子就地格杀。老子打了这么多年仗,还从未做出过这样丧天良的事儿!那俩娃儿尚年幼,他们懂个屁?”
林将军越说越激动,本就布满烧疤的暗红色的皮肤,变得更透血色,
“于是我便自己做主,将那俩娃儿给放了。与皇帝复命时,只说是我看管不严,让那俩娃儿逃了去。
皇帝闻言勃然大怒,要将我以军法处置,更说今日杀不得烛阴帝君的子嗣,就要拿烛阴城无辜百姓来填命。
他威胁帝君,每搁一个时辰,便会让启军抓来百名烛阴百姓,当着他的面虐杀至死,直到他肯服软,肯将传国玉玺交出来为止。
我从未见过皇帝这般嗜血,离了启朝,他像是变了个人似的,让人不寒而栗。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沈将军站了出来......”
听了林副将对当年事的详尽叙述,沈秋辞才知道父兄到底经历了什么。
那时候父亲私下里对皇帝说,烛阴城的百姓态度坚决,宁死不降。
他劝说皇帝,即便是拿到了传国玉玺又有何用?烛阴的百姓仍不会甘心归顺于启朝。
倒不如放弃了将烛阴强占为启朝的附属国的想法,让他们继续守着自己的国家。但若想要保平安,就必须得每年给启朝上供。
如此一来,烛阴百姓忙碌一整年,所有收益九成都归了启朝。他们也没有闲钱和精力再去培养一支可以和启朝相抗衡的军队,即便没有成为启朝的附属国,但整个国家的百姓都在为了启朝劳作,于启朝强盛更为有利。
皇帝听了父亲的话,觉得此法可行,于是便与烛阴的帝君敲定了此事。
双方约定,启朝日后不会再对烛阴发动战争,但前提是烛阴必须得每年给启朝上缴足量的物资、钱银,如若不依,启朝就会再度出兵,杀烛阴个片甲不留。
烛阴帝君为保子民安稳,不得已答应了皇帝此事。
皇帝得了大利,这才下旨让启军从烛阴撤离。
沈秋辞听到这儿,也是知晓了父亲的真实意图,
他不愿强侵了烛阴,致使生灵涂炭,所以才会向皇帝如此进言。
而父亲所说的法子,确实也对启朝百利而无一害。
沈秋辞想不明白,父亲一心为着启朝,为何皇帝偏还要对父兄痛下杀手。
她问林副将,“我父兄明明死立了大功,为何皇帝还要将他们......”
林副将冷哼一声,恨道:“是啊,皇帝也赞誉将军智勇双全,此番是立了大功。更说等大军回朝后,会给沈将军加封公爵的爵位,保沈家一世的荣华富贵。
可谁能料到,皇帝此番御驾亲征,本意根本不在烛阴。打从一开始,皇帝就打算让沈将军和他手底下的两千亲兵能活着回到启朝。
军队撤离前,皇帝以沈将军立了大功为由,在鬼阴山设宴,宴请沈将军和他手底下的亲兵。
我们一同饮酒作乐,以贺大胜。我因不胜酒力,所以并未贪杯。可皇帝一杯酒接着一杯酒相敬,那些兄弟们哪敢不卖他面子?唯有举杯同庆,共贺喜事。
没过多久,人群中便有人昏睡过去。头先里大家还以为是他们不胜酒力,少不得拿他们开玩笑。但渐渐地,‘醉倒’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这才意识到,怕是酒水出了问题。
我那时虽也昏倒在地,但尚有意识。我看见沈将军强撑着一口气,大喊让人先将皇帝护送走。
可皇帝却似乎并没有受到那被下了药的酒水的影响。
他负手而立,冷漠地看着将士们一个个在他面前倒下。
他走到沈将军面前,连垂眸看他一眼都不曾,只用冷漠的口吻说了句,‘沈家而今大破烛阴,完成了使命,也是时候该退场了......’
我在彻底昏睡过去前,看见皇帝手底下的御林军提着火油往我们身上浇。紧接着,眼前就只剩下了刺眼的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