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602章 扼杀美国航空工业(第三更,求订阅)

我的书架

第1602章 扼杀美国航空工业(第三更,求订阅)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在新年伊始,
婆罗洲航空公司将要在中东地区修建航空自由港的消息传开之后。

立即引起了资本界的关注,虽然不少人并不看好这样的大规模投资,但是还是纷纷参与其中。

毕竟婆罗州航空公司背后是有爹的。

不过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在李毅安报纸上看到了航空公司的这个投资决定之后,立即称赞道。

“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投资。”

闻言张泽远说道:
“阁下,这么说你很看好这个投资了?”

“或许早期爆率不太显著,但是从长远来看,在那个地方设立这种航空枢纽,还是非常恰当的。”

尽管对于航空运输业并不了解,但是李毅安对另一个世界大名鼎鼎的迪拜却是早有耳闻。

迪拜那座网红城市靠的是什么?
就是利用地理优势地位成为航空枢纽,然后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网红城市吗?

在很长的时间里,迪拜给人们带来的印象是什么?
是土豪。

是财富,是奢侈!
以至于很多富人都忘在迪拜拥有产业视为一种时尚。对于什么所谓的网红们,也把去迪拜游玩视为时尚。

当一个地方和财富与奢侈,时尚与流行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那么那个地方必定会成为流行的最前沿。

“毕竟,欧亚大陆之间是需要一个这样的中转站,这样的中转站与其是在其他的国家,不如设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

李毅安想了一下,然后说到:

“而且,这也将有助于我们未来进一步发展哪里!毕竟那里到处都是沙漠,只有拥有了恰当的产业才能够进一步的获得发展。”

当然了,只要人口上去了,等到99年的租期到期,当地还可以通过所谓的“公决”的方式,来决定未来归属。

对于这些好不容易才吃下来的肥肉,李毅安从来没有想过还要再吐出去。

最近这几年之所以没有在那边花费多少的精力,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
这种人口并不是说直接迁移过去几万人。迁移那些人到沙漠里干什么吃沙子不成?

想要让人们心甘情愿的住在那里,就必须要有合适的产业。

把当地打造成为另一个迪拜。

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现在还为时尚早,因为想要打造成为新迪拜,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航空枢纽,还需要全球性的互联网,卫星通讯等等各方面的基础设施。

这也是后来世界成为地球村的根本原因,就是富人们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随时随地办公。

在这一切成型之前,富人们通常不会轻易离开他们的大本营。

“您这么一说,这个项目似乎还非常有前景。”

想了一下张泽远说道:

“这样的话我倒是可以放心的购买他们发行的公司债券了。”

“只管放心的投资吧。”

李毅安笑着说道。

“这个投资肯定不是一个短期的,他的回报过程是个长期的,嗯,也许是要等到20年之后,那里才会真正成熟起来,当然了,债券的投资20年只是起步嘛。”

随后李毅安和他简单的聊了一会儿那座城市未来规划的方向,听着阁下的描述,张泽远说道。

“下,如果真的像您说的城市朝着那个方向发展的话,当他成为欧亚大陆之间的购物中心时,会不会对本土的商业造成冲击呢?”

张泽远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现在的长安和古晋都已经成为亚洲的购物中心,年吸引着数以千百万计的人们来到那里消费。

“不会,他们所针对的服务对象不同。”

李毅安摇了摇头说道。

“未来那里所吸引的顾客主要来自中东以及欧洲,对于欧洲的游客来说,东南亚实在有些太过遥远了,相比于寒冷的巴黎,伦敦,

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更容易吸引他们,他们会在当地渡冬,消费,他们之中只有少部分人会专程来到亚洲来消费。”

想了一下,李毅安又补充道:
“毕竟十几个小时的航程在那里,除非有一天超音速客机能够全面普及,否则,对于欧洲的客人来说,我们这里但实在是有些太过遥远了。”

听阁下提到了超音速音速飞机张泽远便试着说道。

“阁下,航空工业公司的林康伟一直希望够向您当面汇报公司正在进行的一些项目,你看是不是要见一见?”

“航空工业公司……”

想了一下,李毅安说道:
“你安排一下时间,最近两天吧,正好我也有些事情想和他沟通一下。”

次日下午,在官邸的书房之中,李毅安翻看着一份报告,报告上是新一代喷气式客机。

“目前航空领域的市场之广阔远远超出所有有专家的想象。”

作为婆罗洲航空工业公司经理的林康伟,在阁下翻看报告时,汇报到:

“在战争结束20年之后,二战后的生育潮所带来的结果显而易见:似乎欧洲到处都是年轻人。

以法国为例,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一度占到全国人口的16%。英国,德国的比例差不多也在14%左右。

可以说现在的欧洲是年轻的,是充满朝气的。

而马歇尔计划后,欧洲经济全面复苏,经济高速增长,年轻人热衷于飞向遥远的远方享受假期。

他们所搭乘的飞机,要么是我们制造的。是美国制造的。欧洲各国的航空事业显得支离破碎。
他们既没有我们和美国人雄厚的航空工业基础,有充足的资金,这导致欧洲的航空制造业是极其落后的。”

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sea航空工业已经把整个欧洲远远的甩在了身后,哪怕是抛开军用航空市场,就民航市场来说,航空工业公司所对标的竞争对手一直都是波音公司。

甚至就连道格拉斯公司,都不被航空工业公司视为竞争对手。

正因如此才会在语气上对欧洲航空制造业略带着一丝——轻蔑。

林康伟接着强调到:
“而这也决定了欧洲将是我们未来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但是现在我们在这个市场上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你是说波音447吗?”

从报告上可以看得出来这个447,该就是另一个世界大名鼎鼎的波音747。

“是的阁下。”

林康伟说道。

“在大洋彼岸的波音公司推出了B447计划后,对于我们而言就是危机到来的时刻:这是一架可以载着2倍于c707旅客人数的飞机,而且还可以执行洲际航行。

相比日渐增长的民航运输需求,c707的运输能力已显露出不足;相比协和3+3布局的逼仄,它3+4+3的布局显得非常开阔;庞大的运力使得它的运营成本会比c707低得多;并且,它还能改装成货机实现“客货两开花”。

阁下,按照接下来的研究进度,波音公司可能会在年底到明年交付使用。

到那时我们将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所以你们推出了727计划,是吗?”

将报告合上,李毅安说道:
“公司也要研制一款和类似的大型飞机,从而与之相竞争。”

“是的,阁下,就像707和407一样,他们是两款高度相似,互相竞争的飞机,我们想要占据市场必须要有与波音同类的飞机。

所以,我认为,我们有必要推进这个项目。”

接着,林康伟又特意强调到:

“而且我们和婆罗洲航空,泛亚航空以及太平洋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都进行过沟通。他们对大型客机都感兴趣。

而且英国海外航空,也很有兴趣。我相信他在未来的销量不会少于400架。”

在林康伟描述着大型客机在未来的市场时,李毅安则保持着沉默。

相比于,他们所看到的那个庞大的市场。李毅安所想到的却是a380的失败。

a380是全世界最大的飞机,是空客心念念着要和波音的747一较高下的看家法宝。

当他飞上天空的时候,空客是激动的,他们相信a380就是未来。

以工程学的角度来看,a380绝对是工业杰作。在他诞生后一度是全世界航空公司的门面。

但是,这款象征着空客公司实力的顶尖旗舰飞机在首飞15年后就匆匆落下了帷幕。

A380的问世和最终英年早逝,完全由于空客对市场以及航空运输模式的错误判断。

想到a380的失败,李毅安想了一下说道:
“当然,从理论上来说,我们确实需要一款能够和美国波音公司叫板的飞机。“你能,我也能,而且可以更好。”这是展现公司实力的一种方式。但是……”

一个但是让林康伟的心揪成了一团儿。

这时他又听到阁下继续说道。

“我们也必须要看到世界民航市场对于这种事发大型飞机的需求同样也是有限的。

我们制造出这么一款飞机,一定会和波音公司在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利润空间恐怕也会受到影响。”

其实受到到影响的并不仅仅只是利润,它势必还会影响到与美国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自从波音公司推出了他们的喷气式客机之后,两家公司的竞争就日益激烈化。

虽然美国利用援助把波音的飞机卖到了全世界,但是,两家公司之间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到两家公司之间的竞争,李毅安言语之中略带着一些得意。

毕竟,婆罗州航空工业公司是他一手促成的,也是他选择了喷气式飞机作为弯道超车的突破口,

现在的事实证明,当初他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

接着在喷气式客机上的先发优势,现在的婆罗州航空工业公司,成为全世界第二大民航制造商。

全世界每卖出十架喷气式客机之中就有3.5架是c系列飞机,而波音的则是4架。

如此辉煌的成就,又怎么可能不让人自豪呢?

但是在自豪的同时,李毅安同样也看到了一个隐患。

“美国!”

李毅安加重了语气说道。

“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美国所发挥到的作用。就目前我们和波音之间的竞争,我们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波音的生存。

为了打击我们,美国肯定会采取一些相应的行动的,毕竟,他们在不做人事儿的道路上从来都是一路绝尘的。

所以,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这个因素。”

(本章完)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