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杨凌冷笑道:“韩瓒蟠踞济州城十余年,城内的粮价飞涨,他却依旧稳坐高位。你觉得,仅靠那些普通农户的力量,他可能吗?”
“啊——”
济州县尉恍然醒悟过来。
他急忙对杨凌说道:“既然如今济州城已经落到杨将军手中,那些粮食应该归杨将军管辖。”
“那又如何?”杨凌反问道。
“呃……”
济州县尉无言以对。
这话,好像没啥毛病吧?
济州城本就属于杨凌所统治,韩瓒的存留物,理应由杨凌处置。
只是,济州县尉担心杨凌会把他的功劳抹杀掉。
杨凌看着他的表情变化,淡然说道:“济州县尉,我听闻济州城的粮草储备,远超其他地方,不仅数目庞大,质量也很优良。我打算,从城内挑选精锐,组建两万人规模的军队。
这两万人马,我想要掌握在手里。济州县尉,你可愿意支持我?”
济州县尉愣怔片刻,立刻拱手说道:“末将愿意全力辅佐杨将军!”
济州县尉的脑袋转得飞快。
韩瓒死后,他这个县令就失去权柄,成为光杆司令。现在杨凌愿意提拔他,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杨凌微微颔首,“你放心吧,等战事结束之后,本官必定给你论功行赏。”
“谢杨将军!”
济州县尉连声称谢,随即引领着杨凌前往济阳城内最大的粮库。
济阳粮仓是济州县衙用来囤粮的地方,占据整座粮库的九层楼阁。这座粮仓占地极广,有近千亩田地。在粮仓外的空地上,停泊着许多船舶。
杨凌站在粮仓门口,仰望着巨大的粮仓,说道:“济州县尉,本官听闻,济阳粮仓有两艘运粮船?”
“对,有两艘。”
杨凌点点头,问道:“船上的粮食有多少?”
济州县尉犹豫片刻,吞吞吐吐说道:“船上装的都是稻米、麦子、糜、荞麦、豆类。总计约莫有五六万石。但是,这些粮食大部分是从各地征收的赋税,还剩下的都是从民间征收的赋税。”
杨凌皱眉道:“难怪你们济州城这么穷!原来,你竟然偷偷克扣民间粮食。”
济州县尉吓得腿肚子发软。
他哭丧着脸,解释道:“杨将军明鉴,济州虽是小县,但是也需要粮饷。若非如此,我也不会克扣民间粮食。”
杨凌沉思片刻,说道:“我们的粮草,已经不缺乏。粮食就留在这里,等战争结束后再运输回长安吧。”
济州县尉顿时松懈下来,苦涩说道:“杨将军,济州城内的粮仓,足足有七八万石粮食。您若是不收取赋税,我们根本无法维持两三个月。
这两三个月,济州城里面怕是饿死不少人。”
“你们是自寻死路!”杨凌冷漠地说道:“若非韩瓒私下贩卖粮食,你们也不会沦落至斯!”
“这件事真的跟韩相无关!我愿意用性命担保。”济州县尉信誓旦旦地说道:“我们之所以闹饥荒,乃是韩相授意。”
“韩瓒授意?”杨凌蹙眉说道:“你确定?”
济州县尉叹息道:“是啊!若非韩相授意,我哪敢克扣济州城内百姓的粮食。这些年,我们都是靠着从百姓手中购买粮食。若是不收税,济州城里的粮食迟早耗尽。”
杨凌沉吟许久,挥挥手道:“先将粮仓里的粮食运送出城。然后你去找县丞,让县丞派兵清理济州县的粮仓。凡是没有缴纳税款的,统统抓捕。至于济州城的灾民,就安抚他们,不准闹事。否则,军队将对他们实施镇压。”
“遵命!”
济州县尉答应下来,心里暗道:韩相这次栽定啦!
济州县的粮仓里面,粮食足足有五万石。
若是能顺利搬空,足以改善粮价。
当然,这个过程肯定会付出代价。但是这个代价,完全值得承受。
粮仓被搬空,济州府便能腾出更多的钱财和人手,帮助杨凌平定淮西诸县。
“杨将军……”
正在杨凌琢磨着粮仓的事情时,忽听身后传来怯懦的呼唤声。
杨凌扭过头,诧异地瞧着站在他身边瑟缩颤抖的女孩子,她是韩玉。
杨凌认识韩玉,在前世,她是韩珪的孙女,也就是韩瓒之女。
杨凌看着她苍白的俏丽容颜,心中怜惜,温言说道:“你叫什么名字?”
韩玉怯生生说道:“奴婢叫韩玉。”
“韩玉?你爷爷可曾告诉你,你父亲是怎么死的?”
“父亲是被贼人害死的。”韩玉的神色黯淡。
“贼人是谁?”
“奴婢不知。”
杨凌见她神态凄楚,轻叹道:“你别太伤心。你爹死后,你母亲带着你四处流浪。我听刘武说过,你们娘俩过的挺艰辛。”
韩玉摇摇头,哽咽道:“不,奴婢并未受苦。”
她擦拭泪水,抬起梨花带雨的小脸,说道:“奴婢和母亲,是在泗水郡投奔舅母。舅母是个热心肠的人,待我们姐妹很好,我们才得以活到现在。”
“泗水郡?”
“嗯。泗水郡的太守,是我姑妈家族的子弟。”
杨凌点点头,感慨道:“没想到,你们竟然是逃难来到这里。我刚开始来济州的时候,只知道济州城是淮西郡治所。”
韩玉抿嘴笑道:“杨将军,您是朝廷命官,又是韩相麾下。您怎么会逃难来到这里?”
杨凌指着济州城北侧的山林,说道:“那是荆山,我是从荆山过来的。我这趟出京办差,是奉旨剿匪。”
韩玉惊讶道:“杨将军是从荆山出来的?”
“你知道荆山?”
“奴婢听母亲说过荆山。”
韩玉低下头,露出痛恨之色,“荆山的山匪太凶恶,杀戮无辜百姓数十人。杨将军,您是朝廷命官,能够替百姓做主吗?若是山匪肆虐,请您务必除掉他们。”
杨凌笑道:“山匪肆虐,是朝廷的职责,也是朝廷的任务。你放心好啦,这些贼人绝无活路。”
“那就好。”韩玉露出喜悦之色。
这时,济州县令急匆匆走来,躬身道:“将军,济州县尉张亮求见!”
杨凌说道:“让他进来。”
济州县令走出粮仓。
张亮满脸谄媚地向杨凌见礼:“卑职参加将军。”
“免礼吧。”
张亮起身后,朝杨凌行礼,说道:“启禀将军,属下刚才查探过粮仓里面堆积如山的粮食。粮仓里面储藏的粮食,足够支撑几个月的消耗。还请将军放过济州城的百姓。”
“你这话是何意?”
“启禀将军,我们济州县是淮西最富庶的大县。每天都有数量众多的百姓涌入济州县谋生,济州城粮食不够吃。这几日,我们已经克扣百姓近半的粮食,若是继续克扣下去,恐怕济州城百姓的日子难熬啊!”
“你的意思是,我错怪你们咯?”杨凌似笑非笑地说道。
张亮连忙摆手:“岂敢岂敢,将军英明神武,智勇双全。卑职怎敢冒犯将军?只是这几日城里粮食紧缺,卑职也是迫不得己。”
杨凌笑眯眯地问道:“若是本将坚决不同意呢?”
张亮苦笑道:“那卑职只能冒险,强行夺取粮仓。”
“哈哈哈哈……”
杨凌仰天大笑:“果然是忠臣良吏,宁可冒险夺取粮仓,也不肯拿出钱粮救济灾民。你倒是忠义两全,本将佩服得很。”
张亮苦恼地挠挠脑袋,讪笑说道:“将军说笑啦。卑职不过是区区县尉,哪敢冒犯将军?”
杨凌微微颔首,说道:“既然你忠君爱国,为淮西百姓着想,本将也不勉强。本将立刻率领大军离开济州,你们该干嘛干嘛吧。”
“呃……”张亮愣住。
他没料到杨凌竟然这般干脆,丝毫不提夺取粮库的事情。
杨凌吩咐身旁的刘武:“刘将军,把粮库里的粮食全部装船。”
“喏!”刘武抱拳应道。
张亮眼睛睁得圆溜溜的,失望道:“杨将军真的愿意退兵?”
杨凌冷哼道:“本将乃是堂堂朝廷封的忠靖伯,自然言出必践。你们快些动工吧,不用管本将。”
张亮拱手说道:“卑职代表淮西百姓,多谢杨将军的体谅。”
他转身朝外跑,边跑边喊:“赶紧打扫粮仓。把粮草装车!”
杨凌看着他的背影,喃喃道:“真特娘的傻逼。”
韩玉跟在杨凌身边,说道:“杨将军,咱们为什么要放弃济州城?”
“我为什么要留下?你不觉得这是个机会吗?”
“机会?”
“我要趁机吞并济州县。”
杨凌顿时笑容灿烂,“等拿下济州县,再慢慢解决济州城的问题。济州县是淮西郡治所,若是能掌握在手中,就算是韩琦,也不得不给我三分薄面。”
“可是,您是朝廷钦差……”
“那有什么关键?朝廷的诏命,我不会违逆;可是朝廷的圣谕,却不会强制执行。”
杨凌拍拍韩玉柔嫩的肩膀,说道:“你先在城中待着,等晚上本将就派兵攻占济州城。”
韩玉担忧道:“杨将军要去攻击济州,济州城内有数万士卒。杨将军,您的实力虽强,可是要攻破济州城也需要不少人马……”
杨凌傲然说道:“我身边有五千骑兵。即使济州城内的守军有数万之多,也挡不住我麾下铁蹄。”
韩玉犹豫道:“可是济州城内,也有许多精锐。万夫长、百户级别的武官,有六七十人……”
杨凌不屑地撇撇嘴,说道:“那群乌合之众,对我来说不值钱。”
韩玉见杨凌胸有成竹,便闭口不语。
她忽然问道:“杨将军,济州是大城,城中粮仓里面的粮食更多,您打算如何处置?”
杨凌嘿嘿笑道:“济州粮仓里的粮食,当然归本将。”
韩玉眨巴眼睛,问道:“那其他人呢?”
杨凌笑道:“当然是按劳分配。本将的骑兵,每人能分到五石米,普通士卒只能领取二斤左右的粟米。”
他停顿片刻,说道:“至于济州知府,你们济州城的粮食,由他自己负责分发给百姓。”
韩玉迟疑道:“可是他们会信吗?济州知府是张亮的人。”
“本将相信,济州知府比谁都清楚粮食价格高昂。若是他拒绝,就是和我作对!以本将在江北的势力和威望,他不但得罪不起本将,还会遭到朝廷的弹劾。”杨凌沉声道,“所谓法不责众,他若是敢贪墨百姓粮食,定叫他身败名裂。”
杨凌从怀里掏出几块银元,递给韩玉,说道:“你带上这点钱,帮本将买几匹快马,然后送往东昌府。”
“遵命!”韩玉接过银元,兴奋地答道。
杨凌又道:“你去济州,顺便把济州的情况告诉张亮,让张亮早做准备,不要等本将攻下济州城再乱套。”
“末将遵命!”
杨凌目光闪烁,低头看着脚尖,暗忖道:我这次出兵,本是奉旨行事。我不仅要灭济州城,还要拿下整个淮西!
济州知府的死活与我何干?只要把济州城收复,朝廷就得认输!
这场仗胜利后,我便是最年轻的爵爷!
想到这里,杨凌不禁热血沸腾。
……
杨凌和刘武乘坐战马离开济州,朝东昌府奔驰过去。
“刘将军,济州城被匪军围困多年,粮库里有多少存粮?”
刘武摇头叹气:“具体有多少粮食,卑职就不清楚,毕竟卑职不曾亲自去过济州城。”
杨凌皱眉道:“那你怎么不早点汇报本将?”
“卑职正准备向将军禀报,结果遇到黄河溃堤的事情。卑职听说黄河水位暴涨,便匆忙离开。后来又得到将军率军前来攻打济州城的消息,卑职才返回济州。”刘武委屈地说道。
杨凌摆手道:“罢!罢!不说这些废话。济州城的粮库里,应该囤积有不少粮食。我们今夜连夜抢掠济州粮库。明日攻克济州,我们就可以挥师攻打济州城,拿下整个淮西郡!”
……
济州城。
“大人,贼寇已经离开济州城,向东进发。”
济州知府王志刚站在城墙垛口,眺望远方。
济州城的北边是茫茫无际的平原,南边则是黄色的汪洋大海。
济州知府王志刚听到禀报,脸上浮现出喜悦之色:“好!好!贼寇走远就好,本官便可安心屯田。贼寇越远,本官的压力就小。只要本官屯够足够的粮食,就可保证全城百姓不饿肚子。”(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