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平辽的事不能拖!
巡盐短时间内虽然搞不来钱,但可以算作应收账款。
所以...
平辽第一年所需的二百五十万两资金可以从其他地方挪用。
等巡盐的钱收回来后再挪回去。
实在不够,崇祯还可以从内帑掏钱补齐。
解决了钱的问题后,问题又回到了人的身上。
谁来担任平辽总督?
四个尚书举荐了四个人担任平辽总督,由于众人意见不一,所以崇祯没有下决定,而是宣布散会。
这场平辽会议无果而终。
在这些人选里,他更倾向于王永吉。
论能力,他不如吕大器。
论资历,他不如袁继咸。
论朝中的关系,他不如马士英。
但是...
崇祯还是觉得他比较合适。
平辽的关键不是士兵的战力,而是辽东将门集团的态度。
只要他们不放水,不坑人。
收复辽东是早晚的事。
怕就怕他们放水坑人。
届时不但损兵折将,平辽总督也会受到牵连。
在不清楚辽东将门集团的态度前,崇祯不会派能力最强的吕大器出战。
相反,他要把吕大器这张底牌留到最后当杀手锏。
其实无论谁当总督,只要战略和战术不失误,明军基本都是胜多负少。
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并非空穴来风。
在兵力配置相同,且双方都拼命死战的情况下,八旗兵还真不是明军对手。
史书或许会说谎,但史实不会。
清顺治五年十一月,蒙古喀尔喀部犯边。
多尔衮和诸王公、大臣商议后决定,派阿济格、硕塞、博洛、瓦克达等人领兵防卫宣府大同一带。
由于这些人的兵力太多,导致时任大同总兵姜瓖认为满清要对他不利,于是在十二月初三割发易服反清。
阿济格得到消息后星夜进军,在次日下午抵达大同城外。
史书没有记载双方的兵力。
但可以肯定的是,姜瓖兵力没有阿济格多。
因为姜瓖的前任是王朴,就是松锦之战率先逃跑的那个王朴。
那一战,大同和明军精锐损失惨重。
大同剩余的兵力可想而知。
阿济格来到大同城外后一边开始招降,一边派小股部队试探姜瓖实力。
姜瓖同样以小股部队迎战,双方互有胜负。
十二月初十,阿济格召降失败,遂命人在城外深挖十道堑壕,试图围城。
姜瓖亲率城中主力出城迎战。
留下的文字记载姜瓖出战大破之,逐北至阳和。
阳和卫距离大同约有百里!
姜瓖率领一支边军残兵,在兵力不占优的情况下,不但把阿济格的满八旗精锐打败了,而且驱赶到百里之外!
可见明军战力之强!
阿济格兵败后不敢再进犯大同,只能向多尔衮求援。
正月初四,多尔衮派尼堪率兵入晋。
双方虽各有胜负,但尼堪败多胜少。
二月,被逼无奈的多尔衮决定亲征。
面对数倍之敌,姜然不敢出城野战只能坚守城池。
多尔衮调集红夷大炮轰城。
大同是边关重镇,城墙高大易守难攻。
在城中军民的殊死抵抗下,八旗兵死伤惨重。
八月,城中粮草耗尽,姜瓖部将杨振威杀姜瓖,开城投降。
可此时投降为时已晚,气急败坏的多尔衮下令屠城。
姜瓖兵变最终被平定。
事后统计,城中只剩下五个重刑犯没有被杀。
为了对付姜瓖,满清先后派出了阿济格、硕塞、博洛、瓦克达、尼堪、满达海、多尔衮以及吴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