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安小暖人品好,威望高,所以作坊的人很快就招满了。
除了张翠花这个负责烧饭的厨娘外,阿凤和唐金花、李春芳、赵德芳、哑娘、吴香兰、李卉,还有之前跟着原上饶村队伍一起逃荒,并一起定居下来的龙江坳的李军他媳妇儿莫大妮,这几个人都是工人。
厨娘加工人,一共九个,每个人都跟安小暖签了协议。
李卉和吴香兰那边,也顺利把过继孩子的事情给办了。
不管是协议还是户籍文书,都已经办理妥当。
吴香兰最小的孩子小十,只有一岁半大,是个儿子。
李卉将他过继到自己这边后,便给小十取了个新名字,叫李十全。
既保留了小十的‘十’字,又加了她的姓,还添了一个美好的寓意。
李十全李十全,十全十美!
作坊在张翠花几人签下协议的第二天就正式开工了,除了李卉和吴香兰要先办过继孩子的事情,晚来了两天,其他人都是第一时间上岗的。
让安小暖和刘氏比较意外的是,李卉来上工时并没有带她儿子李十全,而是一个人过来的。
婆媳俩见状,都有点尴尬。
因为她俩早已经商量过了,若李卉把儿子带过来一起上工,她俩肯定得找李卉谈话。
毕竟李十全现在还太小了,需要照顾的地方很多,一天到晚都待在作坊里,李卉做工时分心不说,这小孩子也受不了啊。
万一再出点什么意外,算谁的?
可谁知,她俩多虑了,人家李卉压根就没带孩子来。
“李卉啊,你家十全谁给你带啊?”
刘氏好奇,便上前询问李卉,别是李卉把孩子一个人丢家里了,那多危险啊?
李卉笑呵呵的,整个人看起来年轻了五岁都不止:“刘婶,我家十全放在赵大伯家哩,桂芬姑帮我看着,我下午下工了再去接。”
李卉说的桂芬姑是赵桂芬,是赵里正的三妹,也是哑娘的婆婆。
赵德芳过来作坊干活儿了,赵桂芬没来,在家帮着照看几个孩子。
“哎哟,那好啊,有人帮你带娃,你也能安心做工了。”
刘氏一听孩子放在赵里正家,很是放心。
不过她不忘叮嘱李卉:“这带娃不是什么轻松的活儿,桂芬妹子心善,愿意给你带娃,你要记得人家的好哟!”
“那是肯定的!”
李卉连连点头,笑道:“不仅桂芬姑,就连赵大伯和林大娘的好我也记着咧。”
说罢,她又有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不瞒婶子,我都没想到桂芬姑会帮我带孩子。
毕竟我以前是什么德性,我心里清楚着咧,村里的人都不待见我的。
所以啊,孩子过继过来以后,我还在发愁哩,儿子是有了,可我怎么上工啊?总不能背着儿子来干活儿吧?
还是赵大伯和林大娘知道我难,和我说,要是我的孩子没人带,就放他们家,让桂芬姑带。
桂芬姑现在在家啊,就是负责带家里的,赶一只羊是赶,赶一群羊也是赶。
这不?有人给我带孩子了,我才能安安心心过来做工。”
说完,李卉又拉着刘氏到一旁,小声问:“婶子,我有个事情想请教请教您。”
“哎哟,有了儿子真是不一样了,都会说请教了。”
刘氏笑着瞥了李卉一眼,打趣道。
李卉‘嘿嘿’笑了两声,这才问:“桂芬姑给我带孩子,是没提过什么要求的,就说给我帮帮忙。
可我在作坊做工也不是一天两天,我是想长期干下去的,总这样让她免费帮我带孩子,我心里也过意不去。
所以我想着,要不我每个月给她点辛苦钱,您看行不行?
就是这辛苦钱该给多少嘛,我也拿不定主意。
给得多了,我负担不起,给得少了吧,又怕桂芬姑瞧不上。
婶子,您给我拿个主意,辛苦钱我给多少合适?”
刘氏的表情渐渐古怪起来。
——我这是见鬼了?
——李卉要请教的事情,居然是这个!
刘氏知道李卉这两年改了不少,没以前那么讨人嫌了,但她怎么也没想到,这家伙竟也懂了人情世故。
想了想,她道:“你这想法是对的,虽说人家愿意帮你,但你也不能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不过啊,赵大哥夫妻俩和桂芬妹子都没跟你提条件,说明他们也不在意这个,是真心想帮你的忙。
所以这个辛苦钱,你也不用给太多,意思意思就行了。”
李卉一听,连忙追问:“那我意思多少才合适?”
“这……”
刘氏垂眸思考了一会儿,才说:“我认为啊,一个月你就给她五十文钱。
这个数,你能负担得起,人家也能看到你的心意,心里头舒服。”
说完,刘氏又道:“当然了,十全从早到晚都在人家家里,也是要吃要喝的。
就按照一天两顿来算,你怎么也得额外给人家送点粮食,哪怕一个月送五斤红薯或五斤芋头,那也是好的。”
李卉听言,若有所思:“这个我知道,粮食我肯定自己出的。
就是……一个月只给五十文钱,合适吗?五十文一个月的话,算下来一天不到两个铜板,会不会太少了?”
“你一个月的工钱是多少?”
刘氏深深看了李卉一眼:“头三个月,一个月两百文,过了试用期,能有三百文。
从三百文中拿出五十文来给你桂芬姑,已经不算少了。
你莫忘了,你现在是有儿子的人,还得攒钱给他建房子娶媳妇儿咧。
这辛苦钱啊,给得多了你有压力,你桂芬姑也未必会收。”
说罢,刘氏又道:“你若实在觉得过意不去,逢年过节的时候多给他们家送点礼就是了。
作坊这里逢年过节都有年节礼,你以后领了年节礼,送一部分去你赵大伯家,这比什么都强!”
“也是。”
李卉听言,总算露出了笑容:“我就知道,这种事情请教婶子是对的。
那我就听婶子的,自己出粮食,给五十文辛苦钱,等逢年过节领了年节礼,我看着再拿过去一些。”